详细内容

“怎么才99.5分?”10岁男孩被父母“鸡”到癔症发作!医生:只有你才能帮到孩子

清北,似乎是很多爸妈的终极目标,但是,可能大多数爸妈并不知道下面这组数据。


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还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这组数据来自徐凯文有一年在北大大一新生中做的调查。他把这些大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叫做“空心病” ,当“空心病”的学霸进入名校,进入企业,进入社会之后,突然被各种以前没有遇到的“学业”之外的挑战打蒙,他们的“学生”的身份消失之后,突然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是谁,究其原因,它叫“学霸症候群”。


这些特别优秀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生活被否定的声音填满,却在游戏世界被人夸赞


1.jpg



12日出版的《厦门日报》有篇文章介绍了厦门学生的精神状态。


报道说,记者从仙岳医院获悉,到该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的孩子,抑郁占比高达60%,而且呈低龄化趋势。


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主任李韵表示:以前来就诊的孩子多动症较多,这几年情绪障碍的孩子多起来,尤其是抑郁。


她说:以前来咨询抑郁的孩子,最小也是初中生,后来小学三四年级的也有了,现在甚至连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也来看抑郁。


透过那一张张悲痛又无奈的面孔,心理专家清晰地看见,孩子沉溺网游的背后,大多是不和睦的家庭、巨大的压力、失落的人际关系……“孩子们想在虚拟世界里逃避现实,但他们选错了方法,家长们也忽视了背后真正的诱因。”


2.jpg



前不久,李韵接诊了一位来自单亲家庭的初中女生,在本学期的复学问卷调查中,老师发现了问题,建议她到仙岳医院咨询。


女孩说,自己睡眠不好,想睡却睡不着,只能玩手机打发时间,学习成绩逐渐下滑,入学时按成绩排学号,自己学号比较靠前,现在成绩靠后,和学号不相符,渐渐开始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考虑初中毕业后就去找工作,为妈妈分担家庭负担。她平时装得很开朗,在朋友面前不敢抱怨太多,怕同学们嫌弃,私下却用小刀划自己,甚至两次跑到楼顶想要自杀。


这些行为,她并没有告诉妈妈。


李韵介绍说,女孩妈妈的关注点是,孩子半夜两点还在刷手机,早上起不来,爱发脾气。孩子的自残行为,她并不知情。


这就是这个孩子面对的现实世界——他无法得到认同。女孩成绩不好,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很少听见表扬的话。


当生活被否定的声音填满,她便闷头躲进了网络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那种满足与快乐就像一条温柔的绳索,将女孩牢牢拉住,女孩越来越沉溺其中。


我们大多数人玩手机,能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穿梭自如,但有些孩子为什么不行?虚拟世界对他们这么有吸引力,是不是因为现实世界缺少了什么?有时候,孩子沉迷游戏恰恰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方式,诉说他们无法应对的压力和痛苦。


在诊室里,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到仙岳医院咨询抑郁的孩子明显增多。教育部门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重视程度也显著提升。


李韵说:“我们接诊的孩子,相当一部分是学校问卷筛查出来,在老师建议下前来就诊的。也有一部分是孩子自己想来看病,或向老师倾诉后,老师强烈要求家长带孩子来找医生。网络成瘾患者集中在13岁到18岁,占比最大的则是高中生,因为他们往往背负更大的压力。"


3.jpg



青少年沉迷游戏背后,可能有一个“功能失调”的家庭


哭诉的家长、冷漠的孩子,看着双方迥然不同的表情,有时,心理咨询师却恍惚觉得,需要先接受心理咨询的不是孩子,而是此刻焦灼地指责着一切,对网络游戏恨之入骨的父母。


在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表象背后是一个个“功能失调”的家庭:有争吵不休、关系畸形的夫妻;有角色缺位的单亲;也有终日忙碌、漠视孩子的父母……


李韵自己的专业团队联合部分中学开展了调查研究,分析显示,在初中生群体中:初二的孩子最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敌对等负面情绪,高达36.4%。


4.jpg



诱发网瘾的因素往往复杂而多样。大多时候,孩子自身也存在个性上的问题,比如,内向、易冲动、易神经质、情绪调节能力差等。


只是,当将这一桩桩个体事件拼凑在一起时,一个更令人警醒的事实开始浮现——在决定一个孩子是否会成为一名网瘾患者的众多因素中,家庭问题往往该被首先关注。


有时,心理咨询师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个传声筒,帮家长破译孩子这种行为模式传递的声音——我们的家庭出问题了。遗憾的是,鲜少有家长愿意把这些话耐心听下去;而有时,一旦家长作出改变,对于沉迷网络的孩子而言就是灵丹妙药。


高知学霸家庭的痛,过分鸡娃是谁的错?


“怎么才99.5分,还有0.5分被你吃了吗?”


10岁男孩小飞上四年级,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他有个十分强势的企业高层父亲,要是没考第一名,难免被批评,还有个职场女强人“鸡娃”母亲,每天做完作业,还要布置补充练习题。小飞的父母对儿子充满期望,他们常放在嘴边的话是,“你要保持住好成绩”“你应该稳住第一第二”。


去年底,妈妈正带他读课文,小飞突然浑身抽搐,倒地,意识清醒,几分钟后恢复正常。


此后,这个情况多次发生,特别是提到作业时。


5月初,父母带他到精神科就诊。“当时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不能提及看书、写字、拿笔,我们给他做人格测试都哭,觉得是在写作业。”医师说。


经过诊断,医生考虑小飞有分离(转换)性障碍。据介绍,这类疾病的患者表现为不自主、间断的失去部分或全部心理-生理功能的整合能力,在感知觉、记忆、情感、行为、自我(身份)意识及环境意识等方面无法统一。


小飞被收治入院,心理咨询师在和他深入谈话后,建议父母减少对孩子的关注,不要给压力,尽量保持平常心。


住院初期,小飞母亲还会抽查乘法表,父亲更希望孩子治疗后能立即康复。“父亲的压力,连我们医务人员都觉得对孩子是个负担。”心理医生与小飞的父母解释沟通,把父亲先“请”回家,“只有你才能帮到孩子。”心理医生把忙于工作的母亲约到诊室告诉对方,再说服母亲配合治疗。如今,小飞渐渐好转。


不少网友心疼孩子......“父母的文化层次都不低却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孩子活得也太难了”。


5.jpg



小编觉得,没有人是常胜将军,这个孩子要维持住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但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就是这样优秀。小飞一直处于慢性压力下,日积月累产生了抑郁情绪……


6.jpg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当诸多诱发因素促使孩子打开游戏世界的门,像潘多拉魔盒悄然开启,网络游戏使人脑中的多巴胺分泌快速且大量地增加。


这种病态的多巴胺分泌还堵住了回收再利用的路,打破了人脑原有的奖赏机制。也就是说,一旦脱离游戏,人感受不到快乐时,他会变本加厉地去索求,这就是网络游戏的“耐受”。


因此,即使一位网络成瘾患者得到治疗,暂时回归正常作息,一旦日后的生活中出现诱发因素,他依然可能再次陷入这种行为模式,循环往复,难以摆脱。


7.jpg



报道说,当家长和老师发现孩子有抑郁表现,甚至出现自伤行为时,要积极和孩子一起想办法缓解内心的痛苦。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并根据孩子的特点找到适合他的情绪发泄替代方法。父母也要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积极参与孩子的治疗。


心理专家表示,现在的儿童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有时比父母更懂得求助医生。当他们主动提出求医的时候,父母不要轻易否定,也不要表现得过于紧张,要多倾听孩子的感受,不要总抱怨“好吃好喝有啥不开心的”,觉得开导开导就过去了。及时带孩子找专业人员咨询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治疗,不要讳疾忌医。


现在很多学校配备了心理老师,也很重视心理健康宣教和早期筛查。对于可能抑郁的孩子,学校应注重隐私保护,为孩子的治疗康复创造良好环境。


对于抑郁的孩子,专业医生会进行全面评估,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法。李韵表示,如果需要药物治疗,什么年龄段用什么药、如何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等,都有相应的规范,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药物副作用。


8.gif



对网络成瘾而言,预防远远重于治疗。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从父母做起,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往往,孩子的情绪出现波动时,是因为周边小环境发生了变化。这时,他需要一个稳定的大环境,这就要求家长自己的情绪要稳定。同时,父母要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关注孩子的变化,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学习上,当他的成长受到挫折时,正是需要及时干预的时刻。有时候,家长的改变特别重要,需要发自内心去接纳孩子,尤其是那些对孩子赋予过高期望的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非常重要。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小飞为化名)


—END—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瞳景社区二维码.jpg


更多精彩内容和案例欢迎关注瞳景社区官网:WWW.FLUSCOM.COM

seo s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