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小电驴”一族注意,又出事了,今后千万别这么干……据说又是因为电动车在一楼充电导致的爆燃引起火灾,祸及二楼一家一个人也没跑出来,后果真的太惨烈了,许多人听着孩子无助的求助声毫无办法,火势实在太大了,根本连靠近都做不到,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吧! 如何预防电动车火灾的发生 除此之外, 看见有人推电动车或者提电池上电梯再也不要无动于衷了!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公布《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在法律责任一章中新增了7项消防行政处罚。 其中提到: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等地停放电动自行车或充电,对拒不改正的经营性单位和个人,最高可处以10000元罚款,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最高可处以1000元罚款。 规定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电动车进电梯,逃生难度相对较大 我们小区还有很多电动车都停在楼道里或者消防通道处,就是不往非机动停车库停。这都是安全隐患,很容易将逃生出口堵住,降低逃生几率。 平时在门口站岗的保安看到有业主骑着电动车进小区都会提醒车停在非机动停车库里,小区里巡查的保安看到了也会说。但是他们也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在看楼道里有没有电动车吧,他们也有别的工作,而且这种真的看不牢的,因为说白了都是业主自己的意愿,物业也只能劝导,有的业主答应的好好的,转头还是把车停在楼道里,“我们也没办法,我们又没有执法权。” 小区里保安队队长告诉小瞳,很多业主都是不愿意推到非机动车停车库就是觉得太麻烦,而且非机动车停车库充电也要钱,他们就停在家门口,可以在家里拉线充电。 那么,厦门住宅小区对于禁止电动车进电梯这件事有哪些针对性的措施? 针对电动车上楼带来的消防安全隐患,小区在电梯里安装了电动车阻车系统实行了智慧电梯监管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视频识别技术,瞳景社区“智能阻车系统”对电动车“乘梯上楼”说“不”,一旦电动车进入电梯,电梯将发出警告,并拒绝关门和运行,直到电动车被推出电梯,但婴儿车、轮椅不受影响。 智能充电消除“飞线”隐患 “高空飞线”的电瓶车乱象让小区里刘阿姨很害怕安全问题,在整治前,地下车库没有停电瓶车的地方,大家都停在家门口乱拉电线,“很担心安全问题啊,万一着火了,高层的人也很难逃生!” 二维码完成充电步骤 部分老年人不懂操作
还有一个难题困扰着部分市民,那就是扫二维码才能完成充电步骤。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很多小区都安装了智能充电桩,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即可遥控给电动自行车充电。但部分老年人表示充电步骤太复杂,不懂如何操作。 “以前的充电桩和公交车一样,是投币式的,但是现在换成了这种智能充电桩,我们年纪大的人都不怎么会玩手机,哪里知道扫一扫充电啊,我还是拖回家去充电吧。”吴大爷说,虽然儿子已经教过他几回,但他一个人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些难度,所以一般不在这充电,但还是会按照规定,把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固定停车位里。 小瞳发现,大部分小区车库里都安装了一排插座,每个插座旁边都有一个二维码,但大部分的插座都是“虚位以待”的,仅有一两辆电动自行车在充电。小瞳随即体验了一把智能充电:扫一扫充电器旁的二维码,界面提示安装APP。如果不想安装APP,还可以扫边上总机盒的二维码,便可搜索到附近空余的充电桩的地点,然后选择具体一个充电桩,完成付费,插座便开始给电动车进行充电,手机上点一点,就可以随时停止。 扫码后,小瞳可查看附近的充电站,每个充电站会显示目前空闲的有几个,充电中的有几个,共有几个充电桩。点击进入,上面可选择充电时间,有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当小瞳按下一小时后,指示灯便亮了起来,显示开始充电。充电过程中,手机页面上也会显示本次充电的时间,下方还有停止按钮,按下便结束充电。而且界面会提示,如充电器功率过载、充电时间到达12个小时、充电器被拔等状况,均有可能导致电池不能充满,需市民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判断,剩余金额不予退还。 呼吁居民安全用电 所以, 电动车充电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安全! —END—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内容和案例欢迎关注瞳景社区官网:WWW.FLUSCO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