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立秋后天天32°C,入秋了还能吃冰西瓜吗?

周日就立秋了?立秋就算入秋了吗?


1.jpg


立秋虽然带了个“秋”字


但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


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将会迎来一年中的转折点


2.jpg


【8月8日至14日,厦门未来七天天气预报】


根据厦门气象台预测,未来七天,厦门的气温小幅波动,明后两天晴热天气持续, 12日起高温继续冲业绩,将有一连串的闷热天气,注意尽量避免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及时补充水分!


3.jpg


真是秋天的话还能愉快吃冰吃西瓜吗?会不会对身体不好?可是真的好热,温度持续走高破32°C左右


4.jpg


然而,立秋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结束。我们都听过“秋后有个母老虎”的说法,这意味着酷热天气还要延续一个阶段。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意思就是指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所以,立秋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立秋当天并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人们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一、立秋后不能吃西瓜了?


立秋后能不能西瓜,不在于时节,而在于吃西瓜人的体质,若脾胃强盛的人,完全没问题。从气候上看,初秋的中午温度还很高,吃西瓜可以消暑,但要控制量;中秋过后最好少吃西瓜这类寒凉食物。


但有些人在立秋后确实要少吃西瓜。立秋后天气寒凉,虚胖、手脚冰凉的人大多脾胃虚寒,易因外界环境、食物的刺激,令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西瓜就属寒凉之物,所以老人、小孩及脾胃虚寒的人,立秋后应少吃。


二、立秋要“三防”


防暑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秋老虎”随时虎视眈眈。因此,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懈怠,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防燥

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


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中医有清热润肺之法,可用麦冬、菊花、百合等煎水代茶饮。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之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法。


防感冒

立秋后,昼夜温差大,此时段易感受外邪而致感冒。提醒大家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避免夜间着凉。


初秋也是感染新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腹泻等异常表现。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易导致腹泻、头痛等。因此,初秋之际,注意不要贪凉,注重饮食卫生,情绪稳定,随时注意衣物的增减。


三、立秋日常生活如何调养


精神调养

中医认为,秋内应于肺,在志为悲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容易情绪惆怅低落,所以在进入秋季时,要做到收敛神气,心态保持平和,使得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才不会被秋天的悲忧心态所伤,以避肃杀之气,得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饮食调养

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酸味起到收敛肺气的作用,而辛辣则导致发散泻肺的不良后果,因此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敛肺。


秋季可以适当食用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生地粥。还可适当食用一些既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如:小米、薏米、扁豆、砂仁等,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另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秋季早睡,完全符合“收、养”的养生原则。


运动调养

立秋之后,是开展各项运动锻炼的好时期,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的原则,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运动量不宜过大,可选择一些平缓轻松的运动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END-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瞳景社区二维码.jpg

更多精彩内容和案例欢迎关注瞳景社区官网:WWW.FLUSCOM.COM

seo seo
×